【中國環保在線 地方新聞】近年來,隨著我國城鎮化建設的飛速發展,不少城市出現“逢雨必澇”等“城市病”。不難發現,這與我國大中城市缺乏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規劃是密不可分的。
廣東韶關依托“數字城管” 科學編制厘清排水“舊賬”
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是市政公用事業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年來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領域一直缺少一部國家層面的專門法規,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實現城市水系統的健康循環,而切入點就是規范的排水以及污水的深度處理和利用。
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的《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是對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規劃建設和監督管理在立法層面上的保障。
廣東韶關市與國內其他大中小城市一樣,近年來隨著城市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路網的不斷擴建,帶來了地面普遍的“水泥化”和“硬質化”,水塘、魚塘的不斷消失,給原始的排水排洪模式帶來了破壞,使得城市排澇系統不堪重負。與此同時,城區的排澇系統隱藏著各種各樣的不安全因素,如下水道口徑小,管道老化,堵塞嚴重等等,在極端天氣的背景下抵擋不住大水在城市的“積澇”步伐。
四條原則規范排水與污水處理
《條例》提出排水與污水處理工作要遵循“尊重自然”、“綜合利用”、“統籌規劃及配套建設”、“保障安全”等4條原則。
首先,要“尊重自然”。這一原則是統領性原則,是其他原則的根本,體現了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也符合最近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工作的通知》要求,要“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城市原有水生態環境的破壞”?!稐l例》多次提到“削減雨水徑流”、“雨水徑流控制”等要求,并相應地提出有關措施,包括增加綠地、砂石地面、可滲透路面和自然地面對雨水的滯滲能力,利用建筑物、停車場、廣場、道路等建設雨水收集利用設施,削減雨水徑流等,體現了低影響開發理念和尊重自然的理念。
其次,要“綜合利用”?!稐l例》從規劃、設施建設及政策鼓勵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促進污水的再生利用和污泥、雨水資源化利用的制度措施。同時,《條例》明確了初期雨水收集與處理的方式,對初期雨水的排放調控和污染防治提出了要求,這對于防止城市水環境污染,特別是合流制地區下游污水廠正常運行、達標排放十分重要,也為雨水資源的綜合利用創造了政策條件。
第三,“統籌規劃、配套建設”。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系統是促進城鎮健康水循環的重要工程,其系統布局直接關系到對水的自然循環的影響,因而必須統籌規劃、配套建設?!稐l例》第二章對此作了規定。在規劃環節,要確保一定空間和時間范圍內,協調各種條件,對各種規劃要素的系統分析和總體安排;在建設環節,要確保兩個配套:一個是城市開發與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配套,另一個是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各項子系統配套。
第四,要“保障安全”。保障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的安全穩定運行,是實現水的社會循環的基礎?!稐l例》第三章到第五章分別從排水、污水處理、設施維護與保護三個方面,對保障設施安全運行的各方責任主體(政府、相關企事業單位及個人)、措施和權利義務等內容作了規定?!稐l例》提出排水與污水處理工作要遵循“尊重自然”、“統籌規劃”、“配套建設”、“保障安全”、“綜合利用”等原則。
突出規劃引領強調綜合排水
規劃是一種控制手段。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規劃是指導行業發展和設施建設的重要文件。通過規劃綜合體現對污水水質、水量的控制要求,對污泥處理處置的要求,對內澇防治和水資源綜合利用的要求,有利于實現對水污染的控制,達到治污、防澇和水資源綜合利用的目的。
為了更好地實現布局合理、節約土地、改善生態環境,促進資源、能源節約和綜合利用的目的,必須堅持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這是由規劃的空間屬性和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的系統性決定的。設施的空間布局合理與否直接影響資源的有效利用,影響設施的建設規模和投資多少。如果沒有系統的規劃,“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就很難發揮設施的作用,“點”的問題解決了,還要整合在系統中,否則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水的問題。而且排水管渠大多鋪設于地下,建設投資大,隱蔽性強,一旦建設不合理,改造起來難度極大,因此必須統一規劃、系統布局、分步實施,實行有序的開發建設和理性的管理。
多專業協調銜接。城市排水防澇工程有地下管渠等設施,也有地面設施,它和城市用地關系密切,與水系、河道、管網、道路、綠化、豎向等多專業有關。澇水行泄通道的布局涉及城市水系和道路,排水的流向涉及城市的地面標高,也就是豎向設計。城市用地布局和道路規劃要考慮雨水排水的出路;城市豎向設計和道路豎向設計要保證排水渠道暢通和雨水的綜合利用;城市綠地規劃要考慮接納附近的雨水。因此,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規劃和城鎮內澇防治專項規劃要和這些專業規劃協調銜接,多專業協調聯動,才能解決城市內澇問題。
構建內澇災害防治體系。目前城市內澇多是由于暴雨徑流大幅超過雨水管網排水能力造成的,為此,應當通過規劃構建包括城市雨水徑流控制、排水管網系統和超標雨水排放系統三部分內容組成的內澇防治體系。《條例》立法總結了近年來國內外研究和實踐的先進經驗,提出了蓄、滯、滲、用、排相結合的雨水綜合管理的理念,提倡構建與自然相適應的城鎮排水系統,體現了行業發展的特點和技術進步。
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的“護身符”
《條例》從規范排水單位和個人行為方面,在現有污水排入排水管網許可制度基礎上,做了進一步強化和規范,明確不得雨污管道混接,以及從事工業、建筑、餐飲、醫療等活動的企事業單位必須要按許可要求排放污水;明令禁止向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排放有毒有害和腐蝕性廢水廢渣、傾倒垃圾渣土、施工泥漿、損毀盜竊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占壓設施和其他危害設施安全等行為,避免對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造成損害。
從規范施工行為方面,《條例》規定,在城鎮排水主管部門劃定的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保護范圍內,從事爆破、鉆探、打樁、頂進、挖掘、取土等可能影響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安全的單位,必須要制定保護方案和安全防護措施,禁止穿鑿堵塞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同時,對于各類新、改、擴建工程,凡是工程建設范圍內有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都要執行這一規定,并在罰則中同時明確,對于施工單位沒有制定保護方案,擅自拆除、改動設施以及各類危害排水設施的行為,規定了警告、罰款、直至追究刑事責任等處罰措施。
吸引社會資金鼓勵特許經營
加快社會資本進入。當前財政資金對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行業的投入有限,社會資本的進入能夠有效彌補政府投入不足,緩解快速城鎮化進程中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的供需矛盾。同時,向社會資本開放排水與污水處理行業,可以為廣大社會閑散資金提供安全、穩定的投資渠道。一方面,政府可通過特許經營、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吸引社會資金參與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的投資、建設和運營;另一方面社會資本可以直接投資污水處理項目的建設和運營,也可以通過購買地方政府債券、投資基金、股票等間接方式參與設施的建設運營。
特許經營是打破區域壟斷、引入市場競爭、提高設施運營效率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但由于一些地方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著對特許經營的認識不足、監管不到位和合同條款不合理等問題,導致在執行過程中,出現了污水處理價格過快上漲、設施養護運營不到位、政府高價回購等負面效應?!稐l例》明確由國務院住建部門牽頭制定特許經營的具體辦法,以更好地指導地方政府和企業的實際操作,建議有關辦法強化合同管理、規范特許經營協議,加強對協議雙方的權利義務、服務質量、政府監管和責任等方面的詳細約定,特別是要對目前困擾特許經營的服務費價格、運營企業準入條件和土地權屬等事項作出科學、合理規定,最大程度地降低特許經營風險。
科學編制規劃處理歷史“欠賬”
排水與污水處理規劃是對韶關市排水建設、管理起到了引領和控制作用,還是下一步辦理污水排入排水管網許可證的重要依據。
韶關市由于缺少排水專項規劃,排水設施“欠賬”較為嚴重,這是形成城市內澇的主要成因。韶關市較為突出的排水問題除了工業西內澇外,還有芙蓉東路(暉景園段)、芙蓉北路(環衛垃圾站)、韶關大道(恒大城路段)、沐溪大道(莞韶園段)、國道323線市區過境路良村鐵路橋底、國道323線市區過境路韶贛鐵路橋底、南郊光彩路、西堤中路(西堤橫街對出)河邊路段、中山公園等11處易澇積水點。雖然多年來市城管部門不斷組織市政設施管理中心集中對這些內澇黑點進行了清疏整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這種“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整治方式并不能達到根治的目的。要達到根治城市內澇,必須規劃先行。
為此,應按照《條例》的要求,啟動韶關市的排水與污水處理規劃編制工作,由市規劃局會同市城管局和芙蓉新城管委會辦公室等相關部門共同開展此項工作,編制排水與污水處理規劃,明確排水與污水處理目標與標準,排水量與排水模式,污水處理與再生利用、污泥處置要求,排澇措施,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的規模、布局、建設時序和建設用地以及保障措施等,用以指導今后的工作。
依托“數字城管”建設信息系統
韶關市市區下水道長度約450公里,隨著城市規模越來越大,排水管網長度將日益增大。目前僅依靠經驗、圖紙的管理手段,已經難以適應現代化城市建設與管理的要求,而地理信息系統可有效地分析并解決排水設施規劃、改造、建設與運行管理中各種錯綜復雜的問題。因此,市城管部門計劃依托“數字城管”指揮平臺,組織排水設施管理單位(市政設施管理中心)建設市區排水設施地理信息系統,從而為韶關市未來科學、高效管理地下排水設施提供有效的依據。
此外,《條例》雖然已明確核發污水排入排水管網許可證是管理各排水戶的主要方式,但具體辦法仍待2014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出臺,可先對韶關市各排水戶進行調查,明確重點管理的排水戶和主要控制排放的廢水要求,為下一步管理排水設施、核發許可證建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