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级爽快片淫片高清特级_日韩中文字幕网_国产视频在线免费观看_好男人资源在线观看高清社区

歡迎光臨水表信息網!
行業資訊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供水新聞
 
供水新聞

湘江的水質報告:長沙自來水水質優于國標

字體: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7-22  瀏覽次數:419

近年來,隨著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方案實施以來,湘江水質明顯改善。7月14日,記者在湘江長沙段看到,江水較為清澈,與藍天白云相互輝映。 陳飛 李鋒 攝影報道

  ● 記者 彭瑋蔚 實習生 李葉萍

2003年7月1日至8月1日,長沙地區降水僅23厘米,市區降水比歷年均值偏少95%,多個站點降水創下歷史最低紀錄。湘江水位每況愈下,以每日30厘米的速度降低,長沙旱情等級升級為特大旱。湘江兩岸,一雙雙焦灼的眼睛每天仰望天空祈望甘霖……

整整11年過去了。時下,站在豐盈的湘江邊,老長沙們回首往事,感嘆湘江水與我們的生活如此緊密相連。保護水源,提質水廠,開辟第二水源,建設湘江長沙綜合樞紐……在人水和諧藍圖的構建中,湘江水正歡快北上,滋潤著星城大地。

湘江,可好?湘江水,可好?連日來,記者對長沙供水情況及水質安全問題進行了深入調查——

長沙依江而建,因水而興,水是城市的生命。水也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如何預防水污染,也成為城市治理者的一大考驗。

近日,市民李女士花3000元購買了一臺家用凈水器,但安裝要等一周后。因為凈水公司表示,最近預約安裝凈水器的人太多。

近年來,全國各地各類水污染事件頻發,人們對水質安全的關注也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購置家用凈水器,對自家的自來水進行二次提升。

長沙的自來水源自哪里?自來水水質究竟如何?有哪些措施對水質進行保障?連日來,記者深入長沙各大供水公司、飲用水源保護地等進行了一番調查走訪。

家用凈水設備真能提升水質嗎?

原水保護才是根本,取水區域嚴禁捕撈停泊挖砂排污

市民購買凈水設備無非是想提升飲用水水質。

據業內人士介紹,國內生產家用凈水器的企業約有5000家,其中較正規的約有1500余家,剩下的多是小作坊式的廠家。“目前整個行業缺乏統一標準。家用凈水器使用的材質、過濾材料以及相關的零部件并沒有統一標準,也導致凈水效果差異很大。”該人士說道,市民購買的凈水器,如果生產廠商不正規,或者沒有及時更換濾芯,會造成水滋生細菌導致二次污染。但此現象也反映出人們對水質安全的新要求和新動向,這是時代進步的折射,也是人們生活水準不斷提高的體現。

飲用水水質的好壞,首先與自來水的原水水質密切相關,原水保護才是根本。相信大多數市民都知道,我們喝的是湘江水。

湘江,延綿969公里,沿途經永州、衡陽、株洲、湘潭、長沙、岳陽6市,滋潤著三湘大地,世世代代哺育著三湘百姓。長沙城區目前共有第一、二、三、四、五、八和廖家祠堂7大水廠,日供水設計能力達210萬噸,服務全市中心城區約350萬人。其中,二水廠、四水廠位于河西,另外5個水廠在河東。一、二、三、四、八這5個水廠均是從湘江里面取水。

13日下午,記者來到河西阜埠河路和瀟湘中路交會處,在這里矗立著一個警示標志。上面寫著一級水源保護區,由此以下1100米水域內,嚴禁捕撈、停泊、挖砂、游泳、排污。而在猴子石大橋下,原來,在長沙風行一時的船上吃魚更是銷聲匿跡。

“記得前些年,湘江水并不清澈,江里的魚也越來越少。”在河邊散步的7旬老人劉國棟說道,近年來,政府不斷加大對湘江的投入,不僅水越來越清,兩岸的景色也越來越美。今年已經48歲的漁民龍長恒表示,現在湘江里的魚個頭不僅大而且多。

2013年,長沙專門出臺了《長沙市水功能區劃》。其中,湘江長沙暮云至傅家洲段、湘江望城飲用水源區、小溪河株樹橋等11處河段和水庫,被劃分為長沙飲用水和源頭水保護區。并明確規定,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禁止投放糞便、飼料、化學肥料養殖水產品;禁止設置禽畜養殖場;禁止從事采礦以及可能對水源水質產生影響的取土、爆破等活動。

水質檢驗室的兩個水龍頭為何常年滴水?

原水質量保護背后,星城嚴密構筑用水安全網

原水保護好了,自來水廠的治水工藝也很重要。記者隔江望去,是天心區原南湖港碼頭,也就是長沙一水廠所在地。記者驅車來到水廠門口,只見大門緊閉。得知記者想進廠區,門口工作人員拒絕了:“長沙所有的水廠全部實行封閉式管理,在沒有進行登記和工作人員的陪同下,絕對不能進入廠區,我們要嚴格保證水質安全。”

在工作人員陪同下,記者來到了廠區。在廠區前坪就有一個大魚池,約60條鯽魚在水里游弋。“不要以為它們是觀賞魚,其實它們的身份是‘水質檢測員’。”工作人員說道。原來,湘江原水在被“凈化”為自來水之前,由它們替長沙市民把關水質,它們每天24小時“潛伏”在水中,實時盯著原水質量。

“從湘江引入的原水都要經過生物預警系統,以達到監測水質的目的。由于魚對水的敏感度很強,因此便成為天然的‘水質檢測員’。” 一水廠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它們雖然只是魚,卻是重要的水質‘預報’生物,它們對原水水質進行最‘直觀’的監督,長沙各大水廠都采用了這種方法。”

其實,鯽魚只是水廠采用生物檢測水質的一種方式,整個水質還有更立體的檢測儀器護航。記者了解到,為了保證市民飲用水的安全,長沙供水公司對水質進行水廠隨班專檢、水廠化驗、城市供水水質監測網長沙監測站三級檢測。長沙早在2007年7月就已開始實施新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2013年,長沙監測站通過國家計量認證換證評審,具備了對水源水、生活飲用水、水處理物質等12類產品220個參數檢測的能力。

在水廠的水質檢驗室中,記者看到有兩個水龍頭,一直在滴水,卻無人管理。“這并不是浪費,而是要隨時監測水質。”水廠負責人介紹,其中一個流出的水是湘江原水,另一個流出的是出廠水,每隔一段時間,質檢員王意就會取水分別進行化驗。擰開出廠水龍頭,水廠負責人用杯子接滿后,一飲而盡。“一直以來,長沙的自來水水質均優于國家標準,市民可以放心飲用。”他說。

據了解,2007年長沙二水廠投產時,就采用了深度處理工藝,出廠水水質就達到歐盟標準。四水廠經過改造也具備了深度處理能力。“今年,長沙一、三、八水廠將啟動水質提質改造工程。”長沙供水公司總經理金凱軍告訴記者,長沙供水公司對水質檢測結果全公開,市民登錄長沙水業集團網,點擊供水服務中關于水質月報的公開信息欄,即可查詢到全市供水水質月報。

湘江長沙綜合樞紐蓄水會不會影響水質?

徹底告別枯水期,19項重要指標提高檢測頻率

湘江長沙綜合樞紐即將全面蓄水,湘江長沙段也徹底告別枯水期,但湘江水質還能得到保證嗎?金凱軍說,樞紐蓄水后,供水公司對19項重要指標提高檢測頻率,確保水質安全,市民無需擔心。

“比如在濁度方面,國家標準是不超過1度,而我們公司要求出廠水不超過0.5度,檢測結果遠遠優于國家標準,長沙城區的飲用水非常清澈,檢測合格。”國家城市供水水質監測網長沙監測站站長謝暉說,專職檢驗室日常水質檢測一般是每個小時進行一次,特殊時期各水廠將會提高檢測頻率,每20分鐘檢測一次。”

為防止可能出現的意外狀況,長沙還建立了完備的應急預案,并具體到每個可能發生的細節。同時,還有瀏陽株樹橋水庫作為長沙第二水源地。細心的市民也許會發現,長沙城區7座水廠,5座從湘江取水,另外的五水廠和廖家祠堂水廠就是從株樹橋取水。

“一直以來,湘江都是長沙市民賴以生存的主要飲用水源。隨著城市的擴展,開辟長沙第二水源地已經刻不容緩。”金凱軍介紹,在1998年,湖南上半年遭洪災,下半年遇旱災,湘江長沙段更是幾乎斷流。也因此,長沙二自來水廠因無法取水被迫停產,眾多居民小區都只能依靠消防車送水維持日常生活。     

株樹橋水庫位于瀏陽河一級支流小溪河上的株樹橋水庫庫區,多年平均徑流量是5.75億立方米。從株樹橋水庫引水至星沙,輸水距離為76公里。之所以選擇株樹橋水庫為長沙市第二水源,是因為這里污染小、水質好。據環保部門檢測,庫區內水質達到或優于《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Ⅱ類標準。

2010年8月29日,株樹橋水庫至長沙第五水廠全長98公里的引水管鋪設完畢,同樣取水自株樹橋水庫的廖家祠堂水廠在一年后也順利完工。目前,每天有30多萬噸來自株樹橋的原水經處理后輸入長沙主城區供水管網,補給市民日常生活用水。一旦湘江長沙段水源出現嚴重問題,應急第二水源能夠保證長沙河東片區市民最基本的飲用水需求。

自來水到家,

誰來保障“最后一公里”的安全?

3年投12億元對50萬戶實施戶表改造

原水、出廠水、水質監測都得到了保證,是不是市民喝的自來水一定都合格呢?不一定,因為城市二次供水中存在不少問題。

記者在調查發現,隨著長沙各類高層建筑增多,二次供水成為解決城市高層用水的重要途徑。但由于物業管理不到位,建筑材質較差等原因,不少小區二次供水設施老化現象嚴重,國家規定的一年清洗兩次供水設備往往執行不到位,有的小區甚至已經10年沒有對水池進行清洗,水質污染狀況令人擔憂。

開福區某小區住了近千戶居民,整個小區的供水全靠小區邊的二次供水設備,因為供水池建在小區外圍的一個小坡上,地方隱蔽,外人很難找到。記者注意到,水池頂部滿是雜草和各種石塊,還不時有蟲子爬過。水池頂部有一個銹跡斑斑的鐵蓋子,上面雖然有一根鐵鏈,但并沒有鎖死,隨便就能打開。打開鐵蓋,就可以直接接觸到水源,水池中間甚至還有一個長滿銹斑的鐵質樓梯。

而雨花區景灣小區澤華物業總經理曾慶龍更是坦言,在他們接手小區之前,二次供水設施多年屬于無人管理狀態。“我們隨后請了專業公司進行清洗,發現水底的淤泥厚度達到了10厘米,水池里長滿了綠苔。”

“總水表后的供水設施由產權主體負責,實際由業主、單位、物業公司等管理,甚至無人管理,由此導致的管理、維護不及時,二次供水設施清洗、消毒不到位等現象較為普遍。”金凱軍說,由于供水企業的服務無法向最終用戶延伸,部分用戶由于用水服務需求得不到滿足而向政府投訴或拒交水費,導致供用水矛盾日益激化。

令人欣喜的是,長沙已經開始著手解決這個難題。據悉,長沙計劃投入12億元對城區50萬戶居民免費進行戶表改造,從而打通水質安全“最后一公里”。其中,2013年完成10萬戶,2014年和2015年各完成20萬戶,三年期滿后,政府再另行制定相關政策。

 
免責聲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資訊、圖片、音頻、視頻來源于互聯網及公開渠道,僅供學習參考,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遵循相關法律法規采取措施刪除相關內容。


 
[ 行業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