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湘江長沙段實現首次截流,湘江全流域污染治理和湘江長沙段的水質情況,成為社會各界的關注重點。
9月底,位于望城區白箬鋪鎮的友仁污水處理廠已開始試運行。據悉,該污水處理廠配套建設了7公里管網,全部工程年底前可竣工,日處理污水能力將達到2000噸。
10月7日,隨著湘江長沙段實現首次截流,湘江全流域污染治理和湘江長沙段的水質情況,成為社會各界的關注重點。記者昨日從市環保局獲悉,今年,長沙將完成主城區內全截污工程,無論生活污水還是城區地表水,全部收集處理,經無害化處理后達標排放。同時,將健全庫區水環境檢測體系,加快建設水質自動監測站,將湘江長沙段各支流全部納入庫區水環境安全保護區,長沙段實現自動化、標注化全流域檢測。
立法保護
飲用水源保護區禁用含磷洗滌劑
湘江保護,立法先行。今年9月25日,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31次會議開幕,已經歷經三次審議的《湖南省湘江保護條例(草案·三審修改稿)》進入四審程序。
據悉,相較之前的幾個版本,這次的三審修改稿強化了有關飲用水保護的內容,明確規定了將引用水源區劃分為一級保護區和二級保護區,并實行分級保護。如果必要還可以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外圍劃定一定的區域作為準保護區。三審修改稿規定,在一級保護區內,禁止“從事網箱養殖、旅游、游泳、垂釣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飲用水水體的活動”。此外,在一級和二級保護區內,除了原有的禁止設置排污口外,均禁止“新建、改建、擴建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如果已經建設,則要求在省政府規定期限內拆除或關閉。
此外,湘江流域縣級政府可以根據水環境保護需要,在規定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采取禁止或者限制使用含磷洗滌劑、化肥、農藥以及限制種植養殖等措施。
上游治污
366家涉重金屬企業淘汰退出
湘江治理,治污是關鍵。2008-2010年湘江流域綜合治理“三年行動計劃”,打造“東方萊茵河”和綠色湖南建設取得初步成果后,2011年8月5日,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綜合治理又在株洲清水塘正式啟動。
目前,在湖南鋼鐵龍頭企業之一的湘鋼,重金屬污染綜合治理改造項目、煉鐵與焦化外排口含重金屬廢水處理工程均已完工。在享有“世界銻都”美譽的冷水江市,原有的96家涉銻企業被整合為13家采選冶企業。而有“銀都”之稱的永興縣,則正努力將131家冶煉企業整合為30家。在常寧市水口山地區,23家重金屬污染企業全部關閉;與之臨近的衡南縣松江地區20個企業已經關閉到位。截至2011年底,全省已淘汰退出366家涉重金屬企業。
在上游加強重金屬治理的同時,長沙也在行動。長沙出臺了《長沙市境內河流生態補償辦法(試行)》。《辦法》規定,凡是交界斷面當月水質指標值超過水質控制目標,上游區、縣(市)應當給予下游區、縣(市)超標補償,避免上游排污、下游受苦現象。同時,市環境監察支隊將定期對湘江長沙段企業排污情況進行監察,要求沿江企業排放的污水必須進入市政管網,集中處理。對于沒有進入市政管網的企業,將勒令其整改。
十大工程
全力為湘江水質保駕護航
湘江長沙綜合樞紐蓄水后,庫區內水質安全成為重中之重。為全力保障長株潭三市人民飲用水源安全,“全省十大環保工程”對此提出明確要求。
據悉,2014年6月以前,必須全面取締湘江長株潭段及湘江一級支流飲用水源保護區排污口,完成二級保護區排污口調整、截污工作;2014年10月以前,完成湘潭雙馬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場、湘潭縣生活垃圾簡易填埋場滲濾液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實現外排廢水達標;2013年10月以前,完成湘潭竹埠港重金屬廢渣場、湘潭陳氏精密化學有限公司廢渣堆存的規范化整治;2015年12月以前,完成對原長沙鉻鹽廠解毒后鉻渣的進一步安全處置及廠區環境修復工程;2015年12月以前,長株潭主要園區要按照“雨污分流、污染分流”原則,全面建成污水收集管網和工業廢水集中處理設施,園區廢水收集率和處理達標率均達到100%。
長沙行動
今年完成主城區內全截污工程
沿著猴子石大橋往南走,相信不少市民都遇到過“船上吃魚”。但自去年以來,長沙開展水上餐飲專項整治行動,取締了89家水上餐飲經營戶,經營水上餐飲的90多艘外地漁船全部離開長沙水域,湘江水質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
影響湘江水質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污水。如今,長沙已啟動71家鄉鎮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已建成33家。長沙縣更是在全省率先實現鄉鎮污水處理全覆蓋。
據介紹,今年,長沙還將完成主城區內全截污工程,無論生活污水還是城區地表水,全部收集處理,經無害化處理后達標排放。同時,健全庫區水環境檢測體系,加快建設水質自動監測站,將湘江長沙段各支流全部納入庫區水環境安全保護區,長沙段實現自動化、標注化全流域檢測。
疑問一
工程是否影響湘江水質?
已增加檢測
暫未發生異常
記者昨日從長沙供水有限公司獲悉,由于今年是蓄水第一年,是否需要啟動湘江枯水期應急預案,需要根據湘江水位的變化再具體制定。
據悉,目前長沙城區,除5水廠和廖家祠堂水廠的源水來自瀏陽株樹橋外,其他水廠均從湘江取水。據長沙供水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在湘江長沙綜合樞紐建設期間,考慮到工程可能對湘江帶來的變化,4月初,供水公司已對可能發生波動的指標增加檢測頻次,暫未發生異常。
疑問二
會不會形成倒灌引發內澇?
部分泵站涵閘
正抓緊改造
隨著湘江長沙綜合樞紐截流,水位將逐步上漲,長沙城區的排污口是否會出現積水倒灌,引發城區內澇呢?記者昨日從市水務局了解到,目前,長沙城區排水設施運行服務中心正在對部分泵站、涵閘進行適應性改造,確保不受到“29.7米”的影響。
當水位標高在29.7米后,不對泵站進行改造,將帶來哪些影響?長沙城區排水設施運行服務中心負責人表示,以往洪峰過境長沙,水位超過29.7米的情況并不少見,閘門將淹沒在水面以下,但這是臨時淹沒,并不會對設備造成影響。“如果排水口不進行提升,而是淹沒在水位下方,將造成三個方面影響:首先是影響日常維護檢修;同時,暴雨集中時出水口淹沒50%以上后,將形成管內積水,降低管道的過水能力;此外,在管道閘門損壞的情況下,江水將順管道倒灌,給運行和管理帶來不利影響。”該負責人表示。
該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部分泵站的出江口的標高在30米以上,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出江管道都需要提升改造。目前,改造方案設計已經通過專家審查,正在編制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將在大壩蓄水達到標高之前完工。
9月底,位于望城區白箬鋪鎮的友仁污水處理廠已開始試運行。據悉,該污水處理廠配套建設了7公里管網,全部工程年底前可竣工,日處理污水能力將達到2000噸。
10月7日,隨著湘江長沙段實現首次截流,湘江全流域污染治理和湘江長沙段的水質情況,成為社會各界的關注重點。記者昨日從市環保局獲悉,今年,長沙將完成主城區內全截污工程,無論生活污水還是城區地表水,全部收集處理,經無害化處理后達標排放。同時,將健全庫區水環境檢測體系,加快建設水質自動監測站,將湘江長沙段各支流全部納入庫區水環境安全保護區,長沙段實現自動化、標注化全流域檢測。
立法保護
飲用水源保護區禁用含磷洗滌劑
湘江保護,立法先行。今年9月25日,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31次會議開幕,已經歷經三次審議的《湖南省湘江保護條例(草案·三審修改稿)》進入四審程序。
據悉,相較之前的幾個版本,這次的三審修改稿強化了有關飲用水保護的內容,明確規定了將引用水源區劃分為一級保護區和二級保護區,并實行分級保護。如果必要還可以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外圍劃定一定的區域作為準保護區。三審修改稿規定,在一級保護區內,禁止“從事網箱養殖、旅游、游泳、垂釣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飲用水水體的活動”。此外,在一級和二級保護區內,除了原有的禁止設置排污口外,均禁止“新建、改建、擴建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如果已經建設,則要求在省政府規定期限內拆除或關閉。
此外,湘江流域縣級政府可以根據水環境保護需要,在規定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采取禁止或者限制使用含磷洗滌劑、化肥、農藥以及限制種植養殖等措施。
上游治污
366家涉重金屬企業淘汰退出
湘江治理,治污是關鍵。2008-2010年湘江流域綜合治理“三年行動計劃”,打造“東方萊茵河”和綠色湖南建設取得初步成果后,2011年8月5日,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綜合治理又在株洲清水塘正式啟動。
目前,在湖南鋼鐵龍頭企業之一的湘鋼,重金屬污染綜合治理改造項目、煉鐵與焦化外排口含重金屬廢水處理工程均已完工。在享有“世界銻都”美譽的冷水江市,原有的96家涉銻企業被整合為13家采選冶企業。而有“銀都”之稱的永興縣,則正努力將131家冶煉企業整合為30家。在常寧市水口山地區,23家重金屬污染企業全部關閉;與之臨近的衡南縣松江地區20個企業已經關閉到位。截至2011年底,全省已淘汰退出366家涉重金屬企業。
在上游加強重金屬治理的同時,長沙也在行動。長沙出臺了《長沙市境內河流生態補償辦法(試行)》。《辦法》規定,凡是交界斷面當月水質指標值超過水質控制目標,上游區、縣(市)應當給予下游區、縣(市)超標補償,避免上游排污、下游受苦現象。同時,市環境監察支隊將定期對湘江長沙段企業排污情況進行監察,要求沿江企業排放的污水必須進入市政管網,集中處理。對于沒有進入市政管網的企業,將勒令其整改。
十大工程
全力為湘江水質保駕護航
湘江長沙綜合樞紐蓄水后,庫區內水質安全成為重中之重。為全力保障長株潭三市人民飲用水源安全,“全省十大環保工程”對此提出明確要求。
據悉,2014年6月以前,必須全面取締湘江長株潭段及湘江一級支流飲用水源保護區排污口,完成二級保護區排污口調整、截污工作;2014年10月以前,完成湘潭雙馬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場、湘潭縣生活垃圾簡易填埋場滲濾液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實現外排廢水達標;2013年10月以前,完成湘潭竹埠港重金屬廢渣場、湘潭陳氏精密化學有限公司廢渣堆存的規范化整治;2015年12月以前,完成對原長沙鉻鹽廠解毒后鉻渣的進一步安全處置及廠區環境修復工程;2015年12月以前,長株潭主要園區要按照“雨污分流、污染分流”原則,全面建成污水收集管網和工業廢水集中處理設施,園區廢水收集率和處理達標率均達到100%。
長沙行動
今年完成主城區內全截污工程
沿著猴子石大橋往南走,相信不少市民都遇到過“船上吃魚”。但自去年以來,長沙開展水上餐飲專項整治行動,取締了89家水上餐飲經營戶,經營水上餐飲的90多艘外地漁船全部離開長沙水域,湘江水質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
影響湘江水質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污水。如今,長沙已啟動71家鄉鎮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已建成33家。長沙縣更是在全省率先實現鄉鎮污水處理全覆蓋。
據介紹,今年,長沙還將完成主城區內全截污工程,無論生活污水還是城區地表水,全部收集處理,經無害化處理后達標排放。同時,健全庫區水環境檢測體系,加快建設水質自動監測站,將湘江長沙段各支流全部納入庫區水環境安全保護區,長沙段實現自動化、標注化全流域檢測。
疑問一
工程是否影響湘江水質?
已增加檢測
暫未發生異常
記者昨日從長沙供水有限公司獲悉,由于今年是蓄水第一年,是否需要啟動湘江枯水期應急預案,需要根據湘江水位的變化再具體制定。
據悉,目前長沙城區,除5水廠和廖家祠堂水廠的源水來自瀏陽株樹橋外,其他水廠均從湘江取水。據長沙供水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在湘江長沙綜合樞紐建設期間,考慮到工程可能對湘江帶來的變化,4月初,供水公司已對可能發生波動的指標增加檢測頻次,暫未發生異常。
疑問二
會不會形成倒灌引發內澇?
部分泵站涵閘
正抓緊改造
隨著湘江長沙綜合樞紐截流,水位將逐步上漲,長沙城區的排污口是否會出現積水倒灌,引發城區內澇呢?記者昨日從市水務局了解到,目前,長沙城區排水設施運行服務中心正在對部分泵站、涵閘進行適應性改造,確保不受到“29.7米”的影響。
當水位標高在29.7米后,不對泵站進行改造,將帶來哪些影響?長沙城區排水設施運行服務中心負責人表示,以往洪峰過境長沙,水位超過29.7米的情況并不少見,閘門將淹沒在水面以下,但這是臨時淹沒,并不會對設備造成影響。“如果排水口不進行提升,而是淹沒在水位下方,將造成三個方面影響:首先是影響日常維護檢修;同時,暴雨集中時出水口淹沒50%以上后,將形成管內積水,降低管道的過水能力;此外,在管道閘門損壞的情況下,江水將順管道倒灌,給運行和管理帶來不利影響。”該負責人表示。
該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部分泵站的出江口的標高在30米以上,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出江管道都需要提升改造。目前,改造方案設計已經通過專家審查,正在編制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將在大壩蓄水達到標高之前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