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義區林河開發區內,一處院落里草木蔥蘢,紅黃相間的建筑物點綴其中,在陽光下顯得十分別致。這處“綠色庭院”的真正身份,是一座生態型污水處理站,讓它變得像花園一樣美的是一套叫做“人工濕地工藝”的污水處理系統。
順義區有關負責人表示,隨著開發區內汽車制造及配件加工企業的增加,原有的污水處理系統已經遠遠不能滿足處理要求。去年,該開發區污水處理站引進了“人工濕地工藝”。流經這套生態處理系統的污水,達到了觀賞性景觀環境用水的標準,讓污水變成美化環境的回用水。現在,在開發區內,亭亭玉立的香蒲、纖細柔韌的花葉蘆竹、熱情奔放的黃花鳶尾,還有池塘里自由嬉戲的錦鯉,構成了一幅令人陶醉的美景。
負責污水處理工程運行的企業負責人告訴筆者,該污水處理站采用了生化和物化絮凝工藝相結合的方法,處理過的污水流入人工景觀濕地后,再利用植物根莖吸附、攔截、吸收、降解等功能,實現對污水中污染物的精細處理。整個過程不僅減少了系統出水中的異味和蚊蠅滋生,還進行了生態型嫁接。“人工濕地生態系統與污水站園區生態系統的有機結合,形成了一個完善的生態體系。”該負責人說。
據了解,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為遞進式潛流型人工濕地,由傘草、千屈菜、香蒲、再力花、花葉蘆竹、梭魚草、黃花鳶尾以及氧化塘八級生態型濕地系統組成。通過過濾、吸附、沉淀、植物吸收、微生物降解等途徑來實現污染物質的高效分解與凈化,各部分相互作用,構成一個復雜的生態系統。該處理系統是仿自然生態自凈原理的一種處理工藝,為零能耗運行,系統運行中只需對部分植物進行打藥、滅蟲維護,運行、維護費用很低。
林河開發區生態型污水處理站是順義區第一家引進“人工濕地工藝”的單位,目前,該區內的多家單位也正在建設這套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