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级爽快片淫片高清特级_日韩中文字幕网_国产视频在线免费观看_好男人资源在线观看高清社区

歡迎光臨水表信息網!
行業資訊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行業資訊
 
行業資訊

水務行業并購擴張風起云涌 市場爭奪戰升級

字體: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2-04-26  來源:中國證券報  瀏覽次數:600
    昔日屬政府公益性質的水務行業,目前正由于市場門檻的降低以及產業化發展的推進,而受到各路資本越來越多的青睞。與此同時,行業內優勢企業也借產業化加速之際,大舉并購重組,擴張市場。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國內涉水公司并購交易案例逾100件,其中龍頭企業交易量占一半以上。
    巨頭們忙著在各地攻城略地的同時,一些背靠政府大樹的區域性水務集團也重整旗鼓,在各自地盤內合縱連橫,合力對抗外來者“入侵”。業內人士指出,水務資產收購,其“高溢價,低回報預期”的陰影揮之不去,將考驗眾多公司的長久抗壓能力。長此以往,市場擴張的過程中,國內水務行業將不可避免出現一次洗牌過程。
    “水務行業需要并購,也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并購,因為這個行業目前比較分散,尚未出現標桿性的龍頭企業,它們需要借助并購整合迅速成長。”4月24日,清華大學水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濤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水務企業要立志成為一流的水務投資運營商,就應從單純的“食草(項目投資)動物”,向“食肉(企業并購)動物”進化,最終變為“雜食動物”。
兩大模式主導
    長期以來,供水及污水處理項目的公用屬性,造成國內水務市場成長一直遭遇區域分割的壁壘限制。近年來,專業化水務公司以其運營效果佳和優良服務逐漸得到越來越多的市場認可,水務市場的區域壁壘呈現松動跡象,一些龍頭水務公司逐漸走出本地市場進入其他地區。而在全國攻城略地的過程中,一些公司還結合自身優勢逐漸打造出水務企業并購重組的不同模式。
    去年9月,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何愿平介紹,公司當時正與長沙水務局洽談成立合資公司事宜,長沙市水務局擬引進膜技術全面改造升級市內污水處理廠。這是碧水源進軍湖南水務市場的第一步,而布局湖南也只是碧水源去年在全國水務市場加速擴張的一部分。
    2011年,碧水源以其在污水處理領域領先的膜技術以及上市募資攢下的雄厚資金實力,在湖南、云南、內蒙古等6省市控股或與地方政府合作設廠,投資規模逾近8億元,其中參與云南滇池水處理投資規模就達6億元。
    何愿平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碧水源通過去年一系列的市場擴張行為,推動公司膜技術進入了多個地區的水務市場,為公司未來的快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形成獨特的“碧水源”模式。據碧水源2011年年報,公司2011年膜技術污水處理整體解決方案銷售收入逼近10億元,同比增長逾八成,這與2010年的五成增幅相比,增速明顯加快。除此之外,碧水源還因進軍地方市場開辟了水務工程服務新收入板塊,2011年此項收入達9108萬元。
    傅濤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所謂“碧水源”模式已漸漸成為技術型水務公司拓展市場的“法寶”,即通過先進技術工藝吸引地方政府合作,投資既有水廠改造進而拉動公司技術設備的訂單。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這一模式以被新興污水處理技術集成商桑德環境、興蓉投資等公司模仿,其在全國范圍內市場擴張的步伐也在加快。
    傅濤指出,事實上,除了碧水源這類技術型公司外,目前水務市場上活躍的企業多數還是以首創股份、北控水務為代表的老牌國企,這一類公司均背靠政府大樹,且因傳統板塊業務業績支撐能力強而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它們在以先“砸錢”后“獲利”為特征的水務市場“攻城略地”的“法寶”,就是收購地方水務項目,并著眼成為各地供水及污水處理廠的長期運營商。
    首創股份去年全年斥下逾10億元巨資在東北、湖南、安徽、山西等地投資一批供水及污水處理特許經營項目。目前,該公司的項目分布于全國15個省區,共計35個城市,已基本形成了全國性布局。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在首創股份“十二五”規劃中,全面布局國內各級城市市場是重點戰略之一。
    傅濤表示,技術型公司與資本型公司所采取的不同并購及市場擴張模式,對于公司本身發展來說,各有利弊。以并購擴張拉動訂單增長,適合新興企業迅速擴大先進技術的市場份額,短期內可緩解因快速擴張而致使公司現金流迅速下滑埋下的隱患,但長期不利于公司向污水處理一體運營商方向轉變。這一點,對于資本型傳統水企來說,其前期放量投資收購各地水務項目,盡管短期內不見投資回報,但可通過各地水價上漲及政府補貼加大而獲得長期收益。
    地方割據對抗
    據中國水網統計數據,去年水務行業領域的公司及項目并購交易案例多達上百件,其中北控水務、首創股份、桑德國際、中國水務等領軍企業的交易事件占據交易總量近50%份額。在龍頭企業加速擴張的同時,一些區域性的水務集團也在各自地盤上加緊布局,一方面加快自身向一體化運營商方向轉變,另一方面則是要抵御龍頭企業的擴張,穩固區域市場地位。在此方面,當屬重慶水務資產整合大戲最引人矚目。
    去年11月,重慶市政府下發《關于整合國有水務資產的批復》,決定重慶水務與重慶水投納入同一股東旗下,按照政府規劃,重慶市水務行業未來將以政府投入為主導,通過投資市場化、運營專業化等改革,實現區域一體化。按照規劃,“十二五”期間,重慶水行業投資將達到1000億元。
    華創證券分析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顯然,重慶啟動兩大水企整合,是為避免1000億的市場大蛋糕旁落外埠優勢企業。事實上,兩家公司因主業接近,近年來重慶水投開始滲透到重慶水務的傳統領域,爭奪供排水市場。這樣的一場爭奪戰無疑是重慶市政府不愿看到的,因此,通過整合重慶水投和重慶水務形成新的水利投資集團,就成了必然選擇。根據重慶市規劃,2012年內,重慶水投和水務兩大集團將整合成一個千億級的大集團。顯然,這一新生的區域大集團或將令意欲進軍重慶水務市場的外埠企業被擋在門外。
    事實上,自去年8月以來,重慶之外,多地水務市場也在展開供排水一體化、城鄉一體化體系建設,區域水務投資集團先后掛牌:2011年8月29日,內蒙古水務投資(集團)公司和呼倫貝爾市政府共同出資4000萬元成立呼倫貝爾水務投資集團,資產達10億元;2011年10月11日,東莞成立首個水投集團揭開神秘面紗,整合水資源、供水、污水治理三大塊投資運營;2011年10月26日,貴州省水利投資有限公司注冊成立,公司注冊資金300億元;2011年11月8日,杭州市水務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成立,杭州主城區供排水實現了一體化經營。
    據了解,截至目前,國內有近30家水務企業正在排隊IPO,謀劃上市融資,這其中大部分都是地方水務集團的身影。
    區域性集團雨后春筍般涌現,已然讓一些忙著全速擴張的龍頭企業感覺到陣陣寒意。首創股份在2011年年報中就表示,盡管公司市場拓展順利推進,但各水務公司紛紛加快區域布局,北京、江蘇、湖南、內蒙古、山東等省市均已成為各大水務公司搶占的重點區域,一些區域政府也通過投資成立區域性水務公司來規劃本地市場,行業競爭日漸激烈。
    傅濤指出,優勢企業可借助于資本的力量,來規避資金流緊張帶來的風險,未來水務市場將呈現出發展差異,追隨行業發展節奏的企業成長步伐將加快,而落后于市場發展節奏的企業,將在此輪快跑中失去優勢。
    他認為,進入2012年,國內水務市場將迎來大洗牌。由于不同企業的融資能力差異加大,并購與轉型將加劇。
    溢價并購倒逼水價
    水務領域的資產并購由于采用地方招標制,價高者得,且資產評估操作難度大,歷來都存在高溢價的現象。
    2007年,國際水務巨頭法國威立雅公司17.1億元高溢價收購蘭州供水集團45%的股權,在當時業內引起軒然大波,水務資產高溢價并購漸漸成為業內普遍關心的話題。這一現象的產生源于當時國內水務項目均采取BOT公開招標方式進行,“價高者得”的招標規則讓急于拿到項目的企業報出天價,項目拿到手后便開始敦促政府提高水價,以盡快獲得投資回報。
    這一現象導致項目高溢價的成本負擔最終轉嫁到廣大用水戶身上,鑒于此,國家最終一改水務項目公開招標為特許經營權制,并著手理順水價形成機制,由此才逐漸遏制水務并購領域的高溢價問題。
    盡管“高溢價”問題在近兩年有所緩解,但水務企業為加速市場擴張而急于拿項目的沖動,仍然使得企業的成本負擔加速累積。據了解,國內目前的供水和污水處理廠一體化投資項目,前期投資動輒須達數億元,如果是新建污水處理廠的縣市,還須鋪設排水管道才能引入和輸出水源,管道整體投資額相比建水廠更大,而這部分成本一般均由項目業主單位提前墊付,之后才能從政府手中慢慢獲得補貼來彌補成本,進而獲得收益。
    國內目前眾多水務項目投資回報周期都在3到5年,這種預期對于資金雄厚的水務企業來說,短期內還能承受得起,但對于“錢緊”的企業來說,就是巨大負擔。在此情況下,水務企業唯有寄望于全國各地水價逐步上調帶動水資源費的增加,進而使企業獲益。要知道,水資源費收入一般占到供水項目收入的60%以上。
    對此,傅濤表示,眾多企業大舉擴張的步伐或導致全行業資金緊張度加劇,這在一定程度上將倒逼政府上調水價的壓力。而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近兩年各地水價上調的預期加大,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水務巨頭們加快在全國布局,提升項目投資回報的預期。
 
免責聲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資訊、圖片、音頻、視頻來源于互聯網及公開渠道,僅供學習參考,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遵循相關法律法規采取措施刪除相關內容。


 
[ 行業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