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级爽快片淫片高清特级_日韩中文字幕网_国产视频在线免费观看_好男人资源在线观看高清社区

歡迎光臨水表信息網!
行業資訊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行業資訊
 
行業資訊

電力行業面臨節水能力大考

字體: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1-10-08  來源:中國企業報  瀏覽次數:276

   目前,我國大部分沿海城市人均淡水資源量不足500立方米,低于國際1000立方米的標準線,其中天津、上海、大連、青島、連云港等城市甚至低于200立方米,水資源短缺已成為嚴重制約沿海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

  在此背景下,電力行業作為用水大戶,面對水資源短缺的問題壓力倍增,但同時,海水淡化等技術的應用成為沿海地區解決淡水匱乏的重要途徑。

  據行業內相關人士向《中國企業報》記者透露,“國務院關于加快海水淡化發展的意見”和“‘十二五’海水淡化產業化發展規劃”等產業鼓勵政策將于近期出臺。

  由此,對電力行業節水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利用節水技術緩解水資源和能源生產的緊迫關系,擺在了電力企業面前。

  海水淡化利弊

  達沃斯世界經濟年會報告警告稱,全球正面臨“水危機”,水資源今后可能比石油還昂貴。

  據了解,火力發電廠供應了全國84%的電力,有數據顯示,到2020年,中國的裝機容量預計將翻一番,達到1900吉瓦,至少有500吉瓦將來自燃煤發電。

  然而,燃煤火力發電廠的水消耗量大約是燃氣發電廠的兩倍,伴隨裝機容量迅速升高的是中國水資源總量的急劇下降。

  亞行有關研究表明,2030年中國預計有約700億立方米用水缺口。可以預見的是,今后若干年內,人類對水資源的爭奪將愈演愈烈。

  據《中國企業報》記者調查了解,電力行業雖是用水大戶,但是在節水方面潛力也大。

  神華國華(北京)電力研究院有限公司丁濤博士對《中國企業報》記者說:“海水淡化有望成為解決沿海電廠自用淡水的有效途徑,采用海水淡化技術,沿海電廠的選址將不再受淡水資源的限制。”

  丁濤還表示,電廠通過海水淡化制出的淡水不僅可以解決自用水問題,還可向社會提供淡水水源,成為可靠的淡水供應基地。既符合國家產業和環保政策,同時提升了電廠經濟效益,對保障沿海地區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也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雖然海水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但是業內也有人對海水淡化技術提出了質疑。

  有專家認為,海水淡化排放的鹵水的鹽度通常為海水的2倍,密度也相應增加,排放進海里后,會造成海洋生物大量死亡。

  再者,海水淡化技術大量增加溫室氣體排放。海水淡化是高能耗產業,而且相當程度上依賴不可再生能源,因此,在審視海水淡化時,應充分考慮其大量的溫室氣體排放對氣候和環境的影響。

  近年來,我國發布了《海水利用專項規劃》、《海水利用標準發展計劃》等一系列規劃,為電力行業的海水淡化產業發展提供政策支持。

  創新節水技術

  作為2011年全國科普日活動的分會場之一,9月20日,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組織舉辦了“電廠節水專題交流及展示會”,會上,國家發改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副司長李靜表示,“有些地區對水資源短缺問題的重要性也缺乏足夠地認識,海水總體利用的效率還很低,節水技術研發仍需要加大。”

  事實上,中國的電力行業節水技術除了海水淡化技術外,還有其他技術應用。如水電廠利用城市中水,實現污水資源化,具有開源、節流、減污等意義。再如,礦區排水利用技術,在我國部分地方已開始使用。在2009年,原煤產量達30.5億噸,礦坑水排量卻達到91.5億噸。

  “目前空冷機組已在我國北方缺水地區得到廣泛應用,截至2010年,國家發改委核準的空冷機組總容量達到9117萬千瓦,已經建成投產的空冷機組總量超過7000萬千瓦。”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公司高級工程師柴靖宇說。

  2004年,國家發改委要求在北方缺水地區原則上應采用空冷機組。國內許多發電工程已經準備采用空冷機組,但空冷技術由德國GEA公司和美國SPX公司壟斷。當時國內還沒有已運行的300MW以上大型空冷機組。

  據悉,國家發改委要求中電投集團開展大型空冷機組國產化研制工作,中電投集團決定以通遼三期600MW空冷機組為依托工程開展研發工作。2004年9月,國家發改委批準該工程為600MW機組空冷系統國產化示范工程。

  2006年10月,國家發改委將《大型空冷火電機組成套設備研制》列入國家重大裝備研制項目。

  《中國企業報》記者還獲悉,國家科技支撐計劃《1000MW機組空冷技術研究和工業示范項目》正穩步推進。

  “‘十二五’規劃對電力行業節水也提出了具體的要求,首先是逐步形成有利于節約用水和水資源高效利用與有效保護的水管理體制機制,嚴格取水、用水、排水管理,全面推進計劃用水,加強用水計量與監督管理。”李靜說。

  李靜認為,電力企業要建設和完善水資源高效利用的工程技術體系,積極借鑒國外電力企業節水的技術和經驗,加大對現有水資源利用設施的配套與節水改造,推廣使用高效用水設施。

 
免責聲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資訊、圖片、音頻、視頻來源于互聯網及公開渠道,僅供學習參考,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遵循相關法律法規采取措施刪除相關內容。


 
[ 行業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