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油油的生菜和西蘭花,傳遞著收獲的喜悅。總理的實地視察和關懷支持,讓村民們看到了高效節水農業發展的廣闊前景。8月29日,說起兩天前溫總理走進到高效節水農業示范基地視察時的情景,村民們仍津津樂道著。
總理實地了解村民收入
8月27日上午8點,村民閆林正和30多個村民在示范基地里忙著農活,一抬頭,平日里在電視里才能看到的溫總理竟然順著田埂走過來和大家親切地攀談起來。
62歲閆林當時覺得自己有些懵。直到總理和自己交談起來,他才慢慢恢復了平靜。
老閆告訴總理,今年,他家種了10畝蔬菜,8畝青玉米。村里部分土地流轉后,他在農閑時可以到示范基地干活掙工資。地里閑時,一天能掙40-50元,遇到收菜大忙時,一天最多能掙60-80元。家里還養了50多只羊,每年種菜打工能掙1萬多、養羊收入2萬多元。
“這樣算下來,你家一年能掙三四萬元,收入不低啊。好!很好!像你家這樣的收入就可以了。不過,還得好好干,以后還得加油,爭取有更好的收入,過上更好更幸福的生活。”總理笑著表揚老閆。“一點架子都沒有,就和家里人一樣。”老閆感覺。
總理親自體驗節水灌溉
在饅頭營鄉王簸萁溝村高效節水農業示范基地07號地,溫總理視察了高效節水農業生產。
近年來,饅頭營鄉通過綜合運用工程、技術、管理等舉措,實施節水改造工程,發展高效節水農業,僅全鄉實施膜下滴灌的田地就有萬余畝,初步形成了高效用水、節約用水的農業生產格局。
看著顆顆生菜能直接從水管上“喝”到水,溫總理點了點頭。“膜下滴灌在管理上有哪些新變化?”總理詢問。
“節水農業對農民來說非常好,省水、省肥、省工,很受農民歡迎。膜下滴灌比大管澆地能減水一半,而且種出來的菜,長勢均勻,產量能提高25%-30%。菜的質量還很好,更能賣上好價錢。”聽到王簸箕村村黨支部書記田亮的介紹后,總理再次點了點頭。
在07號地的4號機井旁,村民們告訴總理,現在澆地很方便、很先進,從鄉電管站買上電卡,充值后在機井上一刷卡就能使用。而且通過實行定額管理、節獎超罰,大家更加明白不僅要種好地,還要多節水,這樣才能長遠發展。聽了大家的介紹,溫總理興致勃勃地用一張電卡通過智能監控設備,親自啟動用水控制程序,進行取水澆地。
饅頭營鄉黨委書記張志剛回憶說:“總理視察高效節水農業生產時,一再叮囑我們節水是農業和生態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大事,要持續不斷抓下去。我們會牢記總理的叮囑,將饅頭營鄉建設成為示范性強、利用率高、可持續發展的典范。同時,引進大型種植公司,支持全鄉群眾發展規模設施種植,以農超、農企對接,打造北京“菜籃子”,實現農業向高效化、精細化、產業化方向發展。
梁 靜 張進寶 胡世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