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兗州市著手建立了用水總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的“三條紅線”指標體系,加強用水總量控制管理,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通過節水建設,到“十二五”末,該市用水總量將控制在1.68億立方米以內,萬元GDP取用水量可望降到40立方米。相比去年,分別減少0.82億立方米與27.33立方米。
立足自身水情,該市開展農業節水工程,有計劃、有比例地調整產業結構,積極推廣節水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2009年,兗州市新打機井50眼,新建機房200座,鋪設PVC地下低壓管道6.34萬米,完成了1.17萬畝的中央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建設任務。2010年,該市又完成大安鎮3萬畝節水灌溉項目建設。目前,兗州市已建成現代化農田水利標準方田39萬畝,節水灌溉率達80%。
該市在企業大力宣傳節水必要性,嚴格落實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制度以及區域限批制度,大大提高了企業的節水意識。太陽紙業投資1.7億元用于污水處理和中水回用工程,年節約水資源500萬立方米,平均噸紙耗水低于10立方米,其中高級銅版紙噸紙耗水5方,卡紙7方左右,白版紙12方,文化用紙6方左右,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今年,該市工業用水量將控制在3800萬立方米之內,規模以上工業萬元增加值取水量降至27.42立方米,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85%。
積極實施生活節水工程,兗州市連續三年投資3000萬元改造城區供水管網,使管網漏失率下降到8%。取消生活用水包費制,城鎮生活用水全部實行了裝表到戶,按表計量。大力推廣了城市節水器具的使用,在公共場所推廣使用延時快沖閥、小容積水箱,綠地普遍采用節水噴灌,在賓館、醫院、學校等公共場所普及智能型節水感應器。投資1.2億元建設農村集中供水工程,實現了所有鎮、村實行集中供水,裝表計量,統一配發節水器具9.7萬套,按照統一價格收取水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