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级爽快片淫片高清特级_日韩中文字幕网_国产视频在线免费观看_好男人资源在线观看高清社区

歡迎光臨水表信息網!
行業資訊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行業資訊
 
行業資訊

甘肅:努力構建節水型社會

字體: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1-08-15  來源:甘肅日報  作者:楊世智 宋振峰 盧吉平  瀏覽次數:545

30多年前,聯合國召開的一次水事會議向全世界發出嚴正警告:水不久將成為一個深刻的社會危機,繼石油危機之后的下一個危機便是水。

  30多年后,警告之中“不久”正在逐漸變成現實,而水危機也在逼近隴原大地。

  “十二五”時期,是我省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時期,但包括水資源在內的資源約束和環境約束已成為制約未來發展的“瓶頸”。

  水是生命之源,更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資源,關系著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乃至安全大局。興隴之要,其樞在水。應對水危機,我們需要重新認識水。

  水的“赤字”賬

  缺水,是甘肅的基本省情和水情。

  全省多年平均水資源量共有289.44億立方米,人均1079立方米,是全國人均水資源量的二分之一,世界人均水資源量的六分之一,正在逼近國際公認的人均1000立方米嚴重缺水警戒線。

  水少,還分布不均,致使我省水資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甘肅分屬內陸河、黃河和長江三大流域。其中,占全省土地面積六成以上的內陸河流域,以占全省21%的水資源生產著甘肅三分之一的糧食;而占全省水資源四成的黃河流域,則養活全省七成的人口,滋潤著全省七成的耕地,貢獻著全省七成的工業產值;占全省水資源三成半的長江流域,人口和耕地卻只占全省總人口及耕地的一成多一點,工業產值也只有全省的5%。

  從時間分布上看,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只有277毫米,多年平均蒸發量卻高達1300毫米,最高的地方達2800多毫米,而且降水多集中在七八九三個月,秋冬春連旱甚至四季連旱時有發生。

  當前,全省缺水量達20.15億立方米,每年因缺水損失工業產值上百億元,有近300萬畝農田得不到有效灌溉。據有關專家測算,到2015年全省缺水量將達到22億立方米,到2025年則將達到24億立方米。

  算甘肅水賬,其中寫滿了“赤字”。

  “大鍋水”喝不得

  盡管缺水,但很多人并沒有感覺,卻反過來問:我怎么沒感覺到缺水啊?!

  這是當前最為典型的現象和心態之一,只要自己家的水龍頭和鍋里不斷水,或不經常斷水,就對全省“大鍋”里有沒有水漠不關心。86個縣、市、區中有63個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缺水,為防不時之需,許多縣區的城里人不得不在家里放一個過去農村才有的水缸,但在當地,用自來水洗車等現象卻是一種常態。

  另一種典型現象和心態是,只要水從自家門前過,就來多少用多少,對下游用水漠然置之。發源于祁連山(600720)的黑河是我國西北第二大內陸河流,流經青海、甘肅、內蒙古三省區,過去一路碧波蕩漾,綠色誘人,是阻斷沙塵的天然屏障。然而曾經一段時期,由于上中游過度用水、氣候變化等原因,使得下游來水銳減,生態逐漸惡化,綠洲面積縮小了一半以上。

  還有一種典型現象和心態則是,有多少水就用多少水,只算自己的經濟小賬,從來不算生態和社會效益等大賬。河西走廊有一家企業,上世紀80年代建廠時打了兩口井解決用水問題,因為不掏水費,企業生產從不擔心水耗即是一例。

  放眼全省,類似的現象和心態比比皆是,其中涉及用水觀念、方法等諸多因素,但歸根結底,還在于“大鍋水”體制。看似跟誰都有關系,又誰都難以真正關心,最終形成水資源利用上的“公地悲劇”。

  “大鍋水”,再也喝不得了。

  建設節水型社會

  應對水危機,建設節水型社會是根本出路。

  在這方面,我省已經有了一定的探索,尤其是作為全國第一個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張掖通過實行水權制,以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相結合,并輔以產業結構調整和水權交易,從而實現基于水資源承載力的更高起點、更高層次的可持續發展,為全省乃至全國建設節水型社會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深化水利體制改革,打破“大鍋水”體制,通過確立水權避免“公地悲劇”,是建設節水型社會的關鍵所在。今年,在我省出臺的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的實施意見中,更是抓住這一要害,明確要求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建立區域用水總量控制紅線,使水資源從過去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恢復到“稀缺”的資源屬性,進而為市場配置水資源奠定基礎。

  提高水資源使用效率,讓有限的水資源發揮出最大的效益,是建設節水型社會的重要突破口。目前,我省萬元產值耗水量高出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倍,農業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率不到50%,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也只有37%,潛力巨大。為此,《實施意見》中省上明確要求建立用水效率控制紅線,構建節水型經濟結構,推動節水型農業、工業和服務業發展,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到2015年,全省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69立方米,農業灌溉水利用系數提高到0.54。

  加大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是建設節水型社會的重要支撐。我省水利工程建設歷史欠賬較多,內陸河流域工程布局不能有效協調生活、生產和生態用水;黃河流域的中部干旱地區供水工程建設明顯滯后于用水需求,主要支流洮河、大夏河、渭河、涇河等缺乏調節水庫,水資源保障能力低;長江流域受地形地貌限制,工程小而分散,水資源開發利用率低。大力發展民生水利,強化農田水利等薄弱環節,加強骨干水利工程建設,不僅是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的關鍵,也是發揮水利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支撐作用的關鍵。

  轉變觀念,讓全社會都來關心水,是建設節水型社會的根本保障。水關系發展大局,更與每個人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只有讓每個人都來關心水資源,形成自覺節水、依法治水、科學用水的觀念,節水型社會建設才能有根本保障。

  建設節水型社會,需要從每個人做起,從身邊做起。

 
免責聲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資訊、圖片、音頻、視頻來源于互聯網及公開渠道,僅供學習參考,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遵循相關法律法規采取措施刪除相關內容。


 
[ 行業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