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受暴雨影響,都江堰虹口地區發生山體滑坡,泥沙進入岷江支流白沙河,白沙河繼而影響岷江水質,最終迫使成都自來水廠臨時關閉近40小時,成都市區大面積停水。
其實,白沙河幾乎每年汛期都會出現濁度超標,影響成都市自來水供應。于是,成都市于去年11月啟動了應急水源工程
昨日,成都市應急水源工程在都江堰試通水成功。這套工程包括了一條輸水暗渠、磨兒潭配套水庫及白馬堰取水口三部分。在這些設施基礎之上,水源供應將配備兩套應急方案,為成都市自來水供應提供“雙保險”。
明渠 避開白沙河來水
可以看到,明渠的水源避開了白沙河的來水,而是來自紫坪鋪水庫。
通過河水流入明渠,這里似乎產生了一條新的“河流”,沿著岷江岸邊的成阿公路流向東南方的暗渠入水口。“這條明渠是新挖的,全長2.06公里。”四川省都江堰勘察設計院李工程師介紹說,明渠橫截面為梯形,邊坡寬比為1比1,靠入水口的上游段寬9米,下游段寬14米,“這樣可以保證下游有足夠的水流量”。
水庫 庫容400萬立方米
都江堰市水務局局長趙志龍說,除了這一明一暗兩條水渠之外,應急供水工程還將在磨兒潭建一座水庫。“水庫起點緊鄰明渠入水口,終點在暗渠入水口,也就是蘇修壩。”
趙志龍說,目前磨兒潭水庫工程還處于籌建階段,建成后,水庫面積超過700畝,庫容將達400萬立方米。
暗渠 地下延伸3.5公里
蘇修壩是輸水暗渠的入水口,從明渠引來的水在此匯入暗渠中。
水流通過暗渠,會在地下行進約3.5公里。一路沿著魚嘴分水堤旁的山體延伸,從地下穿過沙黑河和走馬河,在蒲陽橋下從3個出水口流出,匯入柏條河后流向位于郫縣的自來水六廠。
最終將變成合格的自來水進入廣大市民家中。
暗渠還有凈水作用
昨日14時,都江堰市水務局工作人員對輸水暗渠進行了試通水。“試通水是要引入紫坪鋪水庫釋放的水流,通過明渠導入暗渠,檢測暗渠是否通暢。”都江堰市水務局局長趙志龍說,與此同時,他們還將監測暗渠首尾的流水濁度,檢驗暗渠的水質沉降功能。
3.5公里是暗渠的全長。“但這次新修的部分只有1.9公里。”李工程師介紹說,暗渠的另外一段修建于上世紀60年代,主要負責向成都輸送工業用水。現如今,“新修的暗渠把老暗渠連通了,水流量大為增加,最大可達45立方米/秒”。李工程師還介紹說,“挖掘、澆筑暗渠完成后,為了保護暗渠,我們還在暗渠頂部澆筑了30厘米厚的混凝土,并覆蓋上了砂石。”通過這樣牢固的水下暗渠,水流很快通過兩渠,在都江堰城區蒲陽橋下噴出,引發一片歡呼。“水體濁度270!”一名工作人員手持儀器,大聲通報著測試結果,而先前在暗渠入水口測得的數據為307。“這表明暗渠具有明顯的沉降功能。”趙志龍介紹,暗渠的通暢和顯著的沉降能力,“表明這次試通水是成功的”。
供水兩套方案
分別預防白沙河、紫坪鋪水污染
通過三項設施的建設,趙志龍說,“應急供水就將有兩套方案”。
方案一:當白沙河水濁度超標或是受到人為污染時
紫坪鋪水庫開閘釋放清水。水流通過岷江流至明渠入水口,再通過暗渠進入柏條河,抵達自來水廠。趙志龍介紹,在此情況下,“只要紫坪鋪水庫持續放水,自來水廠的生產便不會受到影響”。
方案二:當岷江上游或紫坪鋪水庫水體受到污染時
明渠入水口關閉水閘,開始釋放磨兒潭水庫的儲水。由于柏條河下游的自來水六廠日均產水量為140萬至180萬噸,“磨兒潭水庫的400萬方水,至少可以保證成都和都江堰中心城區2天的基本生活用水”。
在非應急狀態下,明渠入水口及暗渠出水口水閘都會關閉,而磨兒潭水庫則正常儲水。“一旦進入應急狀態,兩套方案可以最大限度保障成都市區等地的自來水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