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级爽快片淫片高清特级_日韩中文字幕网_国产视频在线免费观看_好男人资源在线观看高清社区

歡迎光臨水表信息網!
行業資訊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行業資訊
 
行業資訊

中國水利水電研究院專家:云南“喝水工程”投入不足

字體: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0-05-14  來源:昆明信息港(昆明)  瀏覽次數:358

    在上期倪萍民生大議專欄中,我們“問天”、“問地”,知道了是“大氣環流”導致西南大旱的形成,而當地獨特的地質結構“喀斯特地形”和石漠化加劇了大旱的蔓延。今天我們把視線轉移,去問問旱災的主角——水和人。西南水資源現狀怎樣?有著豐富水資源的地方為什么會缺水?西南旱后人們該如何利用水資源?又有怎樣的反思值得參考?

    《民生大議》是云南衛視2010年主推的一檔大型民生抗辯節目,節目于2010年1月8日晚8點08分開播,由著名主持人、全國政協委員倪萍主持。節目在北京錄制,云南衛視于每周五晚8點08分黃金檔播出。

    節目每期邀請一位提議人攜帶具有全國意義的民生大議案來到節目現場,接受來自社會知名學者、社會名流、百姓代表組成的七位評議人的質疑,最后以現場100位觀眾對議案是否贊成的投票結果展現民意傾向。

    “民生權益無小事,關注民生有大義!”由倪萍主持的中國首個關注民生權益,接納民生提案的大型電視節目《民生大議》,目前獨家聯手《都市時報》在云南地區長期進行民生提案征集。

    請將您關注的民生提案發送到《民生大議》提案征集郵箱:minshengdayi@vip.sina.com(請在郵件中留下您的聯系方式,方便節目組與您聯系),倪萍與節目組都將認真對待您的提案,并及時給您回復。

    問水

    倪萍:云南究竟是一個水源大省,還是本來就缺水?

    萬群志(國家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抗旱二處副處長,先后到云南、貴州等旱區調研,并為溫總理視察旱情準備詳細可靠的分析資料):從水資源量來說,云南不是缺水地區。云南省有怒江、金沙江、瀾滄江、紅河、伊諾瓦底江等六大水系,它的水資源量在全國來說也是相對比較豐沛的。

    倪萍:既然不是缺水地區,為什么會有大旱?

    王建強(云南省地質工程第二工程院院長,他的團隊投身抗旱地下找水行動,完成了400余口抗旱水井的施工,解決了20多萬人的飲水困難):云南全省39.4萬平方公里,其中93.4%為高山,6%的壩區集中了三分之二的人口,三分之一的耕地。70%的水資源都從大江大河中流失,盡管云南水資源豐富,但時空分布不均、利用率不足,是造成這次旱災的原因之一。

    程曉陶(中國水利水電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長期從事防治水旱災害的研究,針對此次西南旱災專門成立了專家抗旱小組,奔赴抗旱第一線,指導當地部門找水抗旱):其次,水庫在汛期的時候需把庫容留出來防洪,它不能在六七月份的時候就把水蓄滿,只能到汛末的時候,才開始蓄水。但去年的雨季卻提前一個月結束,降水量減少30%,使儲水明顯不足,這也是加劇旱災的另外一個原因。此外,云南目前的水利投資主要投到一些大工程大項目上,或者主要的江湖干流上去了,實際上能夠讓一家人喝上水的小水利工程還非常不足。

    問人

    倪萍:王院長,奔忙在抗旱前線,又在云南生活,這次旱災對你觸動最大的一幕是什么?

    王建強:這次最震撼的感受是讓我們自己也要真正地節水。生活習慣都改了,家里買了大桶,把用過的洗菜水囤起來沖廁所、拖地。實際上,每一個人只要有這種習慣的話,可以省下很多水。

    李茂松(中國農科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農業減災室主任,他針對云南特大干旱的實際情況,從全國緊急征集和篩選一批了涉及農村居民生活用水、農業生產急需的抗旱減災應急實用技術):我們的生產方式、經濟增長方式,也會因為這場災害帶來一些轉變。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那么我們首先要解決吃飯的問題,不只有水稻、小麥、玉米才是我們吃的全部。比如說我們這些年發展得比較迅速的馬鈴薯產業,馬鈴薯一年四季都可以在云南種植,而且它不受光溫水這些限制。此外,云南是國家重要的中藥材生產基地,藥材經濟價值也非常高,對社會的貢獻也非常大,而且不需要耗很多水。通過這一次旱災,我們應該深刻反思,人應該怎么來愛惜這片土地。

    陳光標(江蘇黃浦再生資源利用公司董事長,因其在社會領域的慈善影響力獲得中國首善稱號):作為一個企業家,在這次抗旱救災中,我真正懂得了溫家寶總理說的那句話:一個企業家身上要流淌著道德的血液,不能光流淌著利潤的血液。我建議,我們中國企業家朋友們,把2009年自經企業的凈利潤的50%拿出來,支持玉樹重建和西部抗旱。我認為一個人活著,如果能影響更多的人幸福和快樂,這樣的人生才是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種恥辱。

    高中(聯合國項目水務督察專家、清水同盟主席,西南大旱期間奔赴旱區察看旱災之余,與當地探討援助及合作推廣抗旱技術可能性):我們的生活方式要做一些轉變。比如說在有些干旱地區還有很多水沖廁所,實際上應該完全改成生態旱廁。這些我覺得都是下一步應該身體力行的。我覺得在問天、問地、問人、問水后面再加一問“問心”,問我們對中國的未來、對子孫后代、對生態環境都做了些什么?

 
免責聲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資訊、圖片、音頻、視頻來源于互聯網及公開渠道,僅供學習參考,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遵循相關法律法規采取措施刪除相關內容。


 
[ 行業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