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22日,是第l8屆“世界水日”,也是第23屆“中國水周”的第一天,來自全省l8個省轄市的供水企業及相關企業聯合簽署了《鄭州宣言》。在這30多家企業中,河南新天科技有限公司是唯一一家生產儀表設備的公司。
以研制成功中國第一只非接觸IC卡水表的河南新天科技有限公司為代表,鄭州市通過智能表等設備實施科技節水,走在了全國前列。
鄭州市供水節水辦公室副主任洪玉錫對記者說:“鄭州市推行居民生活用水‘一戶一表’,智能水表作為一種節能和預付費形式的新型水表,前幾年在部分居民住宅小區都進行試點安裝和使用,特別是智能IC卡水表在高校浴池中的應用,可以說在鄭州的高校中已經普及了,并且取得了良好效果,學生洗澡、打開水都按用水量收費,節水量高達50%~60%。”
參加簽署《鄭州宣言》的河南新天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總監常明松告訴記者:“智能水表的節水效果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智能水表的預收費功能增強了公眾的主觀節水意識。智能水表與傳統機械式水表的最大區別在于智能水表具有預收水費功能。用戶必須持卡向供水管理部門預交水費,水表才能開閥供水,水表中微電腦自動核減用水量,所購水量用盡時,水表自動關閥斷水。用戶使用過程中通過水卡可隨時查看使用水量、剩余水量等用水信息,使公眾的節水意識增強。第二,智能水表的防滴漏功能有效控制了跑、冒、滴、漏現象,從而達到節水效果。有關資料顯示,2009年鄭州自來水管網漏損率高達l8.77%,年漏失水量約4500萬立方米,若按生活用水水費每立方米2.40元計算,損失的水費高達l.08億元。”
以河南新天科技生產的防滴漏智能水表為例:這款防滴漏智能水表的始動流量是每小時4升,而傳統機械水表的始動流量高達每小時l2升,用戶在實際用水過程中經常使機械式水表處在臨界或低于始動流量狀態下工作,用戶用水而水表不計量,造成用水量丟失導致漏損率提高。兩款水表的始動流量差值為每小時8升,以一戶每天3小時小流量計算,每年供水企業計量損失最多可達8.76立方米,平均以每立方米2.40元的水價計算,供水企業每年損失2l元。
曾在鄭州市自來水總公司營業處任職的高勇對當年使用TM卡智能水表的狀況記憶猶新,他說:“2000年就開始安裝和使用了,到2006年,注冊的智能水表有4萬多只,安裝的小區或單位住宅有200多處。采用智能水表技術方案為供水管理和用戶帶來許多方便,產生很多積極的和有益的影響。比如,不需要抄表、催費,由用戶持卡到各個收費大廳交費充值,居民用戶不再為分攤水費引起糾紛,用戶與自來水公司的矛盾也減少了,用戶由于是預存水費,所以也不存在欠費問題。但由于當時的TM卡智能水表自身的一些問題,對進一步的推廣產生了困難。”
“我們生產的智能IC卡水表在質量和技術上可以說是全國領先的,不僅在國內市場暢銷,還出口到印度尼西亞、意大利、俄羅斯、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去年,智能計量儀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正式落戶河南新天科技有限公司,這在中原地區行業內是唯一的。”河南新天科技有限公司市場部王經理這樣說。
智能儀器儀表行業是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其發展水平是工業現代化程度的一個重要標志。近年來,鄭州涌現出了20多家智能儀表生產企業,技術發展也相當可觀。去年,落戶鄭州高新技術開發區的鄭州國家智能儀器儀表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獲得國家科技部的正式認定。
河南省城鎮供水協會秘書處的馬海南副主任說:“通過智能水表等設備實施科技節水,我們省部分城市和企業在這方面進行了一些有效的探索和實踐。國家質檢總局在今年年初公布了全國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59家企業的儀表產品質量的國家監督抽查結果。抽查結果表明,河南新天科技有限公司和河南許繼儀表有限公司的儀表產品都順利通過抽檢,符合國家抽檢相關規程和標準要求。”
口本報記者 田文旗 實習生 岳中華